{{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跟著藝術家旅行 遇見在地好事物

現代美術200期

現代美術200期

全店,宅配|超商取件,滿$1500免運費,會員95% (指定商品除外)

NT$18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以優惠價加購商品 (最多 {{ addItemQuantity }} 件)

現代美術 205 原價 N̶T̶$̶1̶8̶0̶
優惠價 NT$162

現代美術 204 原價 N̶T̶$̶1̶8̶0̶
優惠價 NT$162

現代美術 203 期 原價 N̶T̶$̶1̶8̶0̶
優惠價 NT$162

現代美術200期 原價 N̶T̶$̶1̶8̶0̶
優惠價 NT$150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送貨及付款方式
顧客評價
2020年全球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各類群聚活動大多驟然喊停,第12屆台北雙年展卻幾乎是全球碩果僅存還維持正常運作與順利開幕的國際性雙年展盛典,而且值此疫情仍然未歇的時刻,這次北雙還專門設立了期冀聚眾齊行的「公眾計畫」。不只如此,尤為難得的或許是縱覽全球雙/三年展發展史話,大概很少見如北美館連續用上超過兩屆雙年展的能量,著力於自然生態與環境變遷的議題。種種開創性擘畫讓人對幕後策劃與推動充滿想像與好奇,因此本期台北雙年展的專題特別企劃出四個區塊,彼此呼應、環環相扣,一是從美術館治理的角度切入近幾年經營台北雙年展的策略;二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當紅學者拉圖,如何從一位思想家踏進當代藝術,成為策展人拉圖,以及拉圖思想的衍進與策展行動之間的距離;三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如何思辨拉圖星象廳與星球的概念真正著陸本土、降落臺灣;四是本屆的特色「公眾計畫」和其在地實踐。

臺北美術獎自1983年開館以來雖幾經更迭衍進,但從未間斷舉辦,是國內具前瞻性、指標性的視覺藝術獎項,譬如2001年這項競賽展改制,徵件不劃分類別,也不限制媒材,並正式更名為「臺北美術獎」。迄今剛好改制屆滿二十週年,值得另開專輯好好回顧這顆臺灣當代藝術圈風向球的轉向,本期「展覽觀點」吳宜樺的〈類前衛與美學政略的轉向〉一文,則從本屆入選與展出的13件作品觀察,剖析其藝術表現形式與題材內容,具體感受到某種創作趨勢正在發生中的美學探索和創新策略。

「特別企劃」為自197期六月號以來的帶狀專題:「啟蒙.八○」。繼198期以1980年代電影與影像藝術為題和199期論及劇場與表演,本期由黃建宏以〈新自由主義下的內外激盪〉為導言,討論藝術跨域及體制內外的交集關係;石瑞仁以前館員身份為文,親身見證北美館於1980年代以「新展望」作為出發,在營運思維與展覽機制的運作上有關跨界的觸探與實踐;有關「藝術跨域.八○」閉門會議現場側記,邀請王俊傑與黃建宏主持,由石瑞仁、吳瑪悧、廖仁義三位與談彼此對於臺灣當時的實驗藝術創作與劇場、電影、行為表演等不同領域的緊密關係,回顧個人在就學或社會上所觀察的各種人際互動與合作模式,並試著詮釋「跨領域」在台灣藝術發展中最初的線索。

在生存現實與藝術理想間奮力遊走的廖建忠,多重的斜槓工作經驗如何成為創作中的重要元素?他所參與的「國家氧」藝術團體,是於怎樣的契機下成立與解散?當面臨自我懷疑的臨界點時,藝術家又該以何種態度調適並與自己和解?在本期「藝術家特寫」中,廖建忠即將帶領我們進入他的思維世界。「書中美術館」以假亂真的《壁癌貼紙》,除了是廖建忠調皮的惡趣味外,也再一次精彩展現其獨特的「表面工程法」與「假裝學」之功力。

——— 文 / 編輯室

圖文資料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季刊》200期

專題 2020台北雙年展
讓美術館成為生活日常:2020台北雙年展催生者林平專訪/曾炫淳
拉圖策展實踐中的思想脈絡與論述模型/吳祥賓
臺灣如何會有行星視野?一則對於2020台北雙年展展覽概念的評述/黃建宏
尋找另一種新的秩序:2020台北雙年展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專訪/曾炫淳

展覽觀點 2020臺北美術獎
類前衛與美學政略的轉向:2020 臺北美術獎觀察/吳宜樺
特別企劃 啟蒙・八○
新自由主義下的內外激盪/黃建宏
「新展望」之擴延──北美館現代藝術競賽模式的繁衍及效應/石瑞仁
「藝術跨域.八○」閉門會議側記/黃建宏、林怡秀、雷逸婷

藝術家特寫 廖建忠
書中美術館:壁癌貼紙/廖建忠
廖建忠訪談/廖春鈴、林晏

美術館短波


ISSN:977-101802200-1
日期:2021-03
作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家:廖建忠
出版:臺北市立美術館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頁數:110
尺寸:28.5 x 21 cm

送貨方式

  • 全家 取貨不付款 (C2C)
  • 赤空間取貨不付款
  • 海外郵寄 - 美洲地區
  • 海外郵寄 - 大洋洲地區
  • 臺北市立美術館 1F禮品店 現場取貨
  • 宅配
  • 海外郵寄 - 亞洲地區
  • 海外郵寄 - 歐洲地區
  • 美洲 - 加拿大

付款方式

  • 信用卡付款 (Visa, JCB, MasterCard)
  • 貨到付款
  • 超商代碼
  • 超商條碼
  • ATM 虛擬代碼繳費
  • 網路 ATM
  • 支付寶 (掃碼付款)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