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跟著藝術家旅行 遇見在地好事物

現代美術 210 期

現代美術 210 期

繁體中文
AI|NFT|楊德昌|攝影


全店,宅配|超商取件,滿$1500免運費,會員95% (指定商品除外)

NT$45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商品描述
送貨及付款方式
顧客評價
美術館為連結藝術與社會的文化技術,也是發展社會與公眾關係的觸媒載體,近年科技發展快速更迭,全球新冠疫情催化數位技術全面躍進,前瞻科技與美術館的交會,使美術館的角色與功能面臨巨大衝擊與挑戰。美術館如何自我調適與重新定位,將新興科技作為方法,連結其所處社會的過去和現在,同時為未來立下穩健的基礎、推展新的向度與可能,則是本期專題欲探究之面向。

邱誌勇梳理自上個世紀以來,科技浪潮對展示和觀眾所產生的影響,提出新興科技有助於藝文機構發展虛實整合、強調情感參與的展示策略,以及擴增公眾的博物館經驗。謝佩君藉由幾個AI 創作與藝術機構的合作模式,省思兩者的互動關係,倡議美術館應為藝術創作提供開發環境與相應資源,以進一步探索科技美學之潛能。林淑雯從SFMOMA 時基媒體典藏出發,從早期的錄像到近期的網路與生成藝術、AR、NFT、AI,列舉各個時期的不同挑戰,以及逐步建構的典藏實踐及修護方針。鄭元智透過Centre Pompidou推出1985年李歐塔策劃的「非物質」展覽之重建計畫——歷時五年的檔案文獻與藝術史考究、3D 建模虛擬展示和實體展示再現當年場景;另其NFT 典藏與展示,皆為該機構見證、參與、反思關於科技、物質、藝術的具體行動。林玟伶以英國National Gallery X 針對前瞻科技如何改變藝術創作與展示、產生理解典藏品的新觀點、創造新的觀眾體驗,開啟未來博物館的一系列討論。李于一透過LACMA、NEW INC、Serpentine Galleries 等具指標性的實驗室與計畫,呈現歐美館舍回應科技發展與藝術製作的角色轉向,直指美術館應作為藝文生態中具召集力的創意樞紐,整合資源與進行跨際合作,將未來藝術/文化製作的生態體系推往新的可能。

2023 年國內各展館屢見「電影實踐進入美術館」的實例,無論美術館的電影展覽或展覽電影,可謂為臺灣當代藝術圈的年度關鍵詞。「一一重構:楊德昌」(簡稱「楊展」)則為國內鮮見的「電影展覽」案例,孫松榮專文〈影像為了穿越邊界〉,耙梳自美術館與電影的交匯和電影展覽的誕生,進而觀察國內如何發展出變體和特點。「『楊展』策展人專訪」則著重於策展方略,分享如何從前期研究到形成展覽、從檔案文物融合視覺性的展呈敘事、從策展介入創作再到展覽作為另類的藝術史書寫等等面向。資深藝評人陳泰松的展評〈無人稱的腹語師〉,則針對「楊展」的「主題意象區」進行文本分析,突顯出值得再深究的——電影展覽歧義的思想性。

今年文獻中心策劃「活檔案I―影像力:自立報系1985-1994 攝影專題」研究。以自立報系在1985-1994 年間,早報與晚報所規劃的各項攝影專題,為臺灣在1987年解嚴前後的10年間,在時代變革下,留下關於重大政治事件、社會發展與生活的影像紀錄。《自立》無黨無派、忠實與中立的報導立場,攝影專題版面中訴諸人道關懷與具批判力的影像報導,都成為是當時期許改變不公不義現況的發聲管道之一。然而,《自立》最終無法抵抗資本競爭的商業模式、和政商勢力的介入,同時,新的媒體時代來臨下,攝影記者工作型態轉變,1980 年代《自立》為新聞自由和攝影表現所開闢的媒體空間,已難再現。透過這些檔案,得以管窺當時諸多人文影像紀錄,它們透露了攝影觀念的變化節點,也有助於我們回到攝影發表的現場,重回影像、紀實與媒體變革的時代之中,映照今日多元的影像觀點。

目錄 CONTENTS

專題 Topic
美術館與前瞻科技
Art Museum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06 科技浪潮下的展示策略:
美術館與數位科技的雙重辯證
Exhibition Strategies and New Technology:
Dialectics of Art Museums and Digital Media
邱誌勇 Chih-Yung Chiu

18 關於AI與美術館的幾則觀察
Observa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rt Museums
謝佩君 Pei-Chun Hsieh

26 集眾人之智:
美國舊金山現代美術館時基媒體典藏進程與修護策略
Moving the Needle:
Caring for Time-Based Media Collections at SFMOMA
林淑雯Shu-WenLin

39 非物質,從典藏到研究:
思索龐畢度中心「非物質」展覽重建與NFT展示
Collecting and Researching the Immaterial:
Virtual Reconstruction of Les Immatériaux and the
Display of NFTs at Centre Pompidou
鄭元智 Yuan-Chi Keith Cheng

53 創造觀眾新體驗:
英國 National Gallery X 明日博物馆現在進行式
Creating New Visitor Experiences:
The UK's National Gallery X Shaping Art Museums
for Tomorrow
林玟伶 Wen-Ling Lin

60 淺探前瞻科技時代美術館能,
再思未來藝文基礎設施公眾性
Art Museums in an Era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uture Roles of Arts and Culture Infrastructure
李于一 Yu-I Lee

展覽觀點 Exhibition Focus
一一重構:楊德昌
A One and A Two: Edward Yang Retrospective

78 影像為了穿越邊界―
論「電影展覽」與「一一重構:楊德昌」
Exhibition of Cinema: Images Crossing Boundaries
Edward Yang Retrospective
孫松榮 Song-Yong Sing

93 電影展覽,作為一種歷史書寫:
「_一重構:楊德昌」策展人王俊傑、孫松榮專訪
Exhibition of Cinema as Historiography:
An Interview with Edward Yang Retrospective Curators
Jun-Jieh Wang and Song-Yong Sing
曾炫淳 Hsuan-Chun Tseng

112 無人稱的腹語師――探訪「一一重構:楊德昌」
Polyphonic Ventriloquists: Exploring Edward Yang Retrospective
陳泰松 Tai-Sung Chen

特別企劃 Feature
自立報系1985-1994攝影版面
Feature Photos from the
Independence Post, 1985-1994

124 微型場域的檔案叢集,與來自攝影史的反思提問
Constellations of Micro Field Archives and Enquires
from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張世倫 Shih-Lun Chang

128 報刊、攝影與視覺的作用:初看自立報系影像版面
Newspaper, Photography, and Visual Effect:
A Look at Feature Photos from the Independence Post
陳佳琦 Chia-Chi Chen

圖文資料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ISSN:977-10180220 -1
日期:2023-09
作者:臺北市立美術館
出版:臺北市立美術館
語言:繁體中文裝訂:平裝
頁數:137
尺寸:28.5 x 21 cm

送貨方式

  • 全家 取貨不付款 (C2C)
  • 赤空間取貨不付款
  • 海外郵寄 - 美洲地區
  • 海外郵寄 - 大洋洲地區
  • 臺北市立美術館 1F禮品店 現場取貨
  • 宅配
  • 海外郵寄 - 亞洲地區
  • 海外郵寄 - 歐洲地區
  • 美洲 - 加拿大

付款方式

  • 信用卡付款 (Visa, JCB, MasterCard)
  • 貨到付款
  • 超商代碼
  • 超商條碼
  • ATM 虛擬代碼繳費
  • 網路 ATM
  • 支付寶 (掃碼付款)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